专家解读:禁止联考防“掐尖” 阳光招生促公平
如何促进公平公正?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
记者:自主招生饱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选拔规则不明晰、决策机制不健全、选拔过程不透明、监督监管不到位,这次改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让自主招生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?
王亚章:为了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,《意 见》一方面强调加强信息公开,将报名、审核、公示各个环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;另一方面强调严查违规行为,进一步健全申诉和举报制度,完善管理办法,同时建 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,这将进一步确保自主招生的平稳有序和高校招生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于世洁:完善申请报名和审核程序、规范录取程序和要求、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,均是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要求。
在规范完善程序方面,对于自主招生的报名过程、中学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;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的规范性,例如考试全程录像、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抽签随机决定等进行了规范;对于自主招生的录取、考生投档资格审查等也进行了规定。
在加强信息公开方面,对于中学和大学的公示,《意见》提出明确要求,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,要进行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、入选资格考生名单、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共三轮次公示,并对需要公示的具体信息进行明确的规定。
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,明确提出向中西部地区、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。这些调整有力地加强了自主招生的规范化,对于促进公平公正、科学有效选拔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,也充分回应了社会的关切。
虞立红:没有制度就没有公平,失去公平基石,自主招生将难以存在。针对自主招生中暴露出的规范问题,《意见》特别制定了严苛的规范要求。
作为高校,规范自主招生关键要做好四点:其一,规则先行。高校要制定规范管理方案,包括招生方案、申请报名、审核程序、学校考核、合格资格确定 原则、录取规则等,做到有据可依,有据可查。其二,集体决策。建立招生事项集体决策制度,考核各环节分工负责,相互制衡,杜绝任何人在招生中发挥决定性作 用。其三,信息公开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,公开招生办法、录取原则,以及公示入选考生名单、资格条件、测试成绩、合格标准等,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,可以 大大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;其四,严惩违纪。过去,由于违规成本较低,考生、中学,甚至高校招生人员造假、舞弊、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。
此外,还应加强监督。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肩负起监督责任,同时欢迎社会监督。高校要建立健全与招生部门相对独立的投诉渠道,接受社会的质 疑与投诉。各单位应加强对造假、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管和追查,发现一起,严惩一起,形成规范招生的高压态势,营造诚信、公平、公正的招生氛围,让高校 招生回归到科学选才的道路上,让好政策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。